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并将其视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也顺势而生,以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为方向的新发展格局也开始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众多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绿色建筑,开启“双碳”时代。
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也悄然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建筑业面对双碳政策,构建绿色建筑时面临着新的挑战:节能环保压力增大;排放指标更严导致施工难度加大。
面对如此形势该如何应对?著名建筑设计专家黄东认为,在此背景下智慧赋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他藉此顺势而为,研发出了“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将BIM技术延伸至绿色建筑领域,使本已成熟的BIM技术再一次焕发新的生机。
当前,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虽已建立BIM体系,但在绿色建筑设计评审方面缺乏完整、规范、标准的体系。而BIM模型作为一种信息数据模型,具备结构化、可检索等优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设计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并及时进行修正优化和更新,同时将项目信息和相关专业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该系统是一种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技术,为装配式全装修结构体系及绿色建材应用标准体系开发了一个基于 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平台,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通过BIM模型的快速浏览查找相关专业图纸;二是可将专业图纸进行深化和优化,实现更多专业间的互联互通;三是通过该系统平台可完成对项目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黄东研发的“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不仅开创性的将BIM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评审工作中,同时优化了绿色建筑建造的传统工作流,使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有了极大提升。在传统流程下,只有建筑设计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现场施工:但传统流程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不匹配,设计图纸不完整甚至与施工图纸不一致等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常常导致施工现场建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下,既不利于环保,又拖累施工进度。黄东的技术成果利用智慧BIM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建筑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模,并通过三维可视化方式展示给客户以及项目经理,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就可以将各专业的沟通和协调成本降到最低、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在前。同时,“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还具备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模拟评估功能,可以有效模拟建筑施工期间和投入使用后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值,并对这些排放污染物的成因进行评估,分析改进措施,以遴选出最低能耗、最小排放的建筑施工和日常运营方案。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备外部接口,可与其他数字化平台对接,将系统内的建筑信息模型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了业主、设计师、监理等各方之间协同工作及全过程管控。“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除了应用在新建筑设计阶段外,还可以评估已落成建筑的后期节能化改造项目,对项目内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审,以选出最合适的节能改造方案。
目前“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已在广东深圳、浙江杭州、湖北武汉、陕西西安等地的近百个绿色建筑项目中落地实施,各项目方一致认为黄东的这项技术成果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方面效果显著,例如:
深圳东部华侨城采用绿色高效节能材料和技术;利用“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选出最优的节能减排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管理和绿色评价分析。
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广东省博物馆应用“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在该系统的指导下利用智能遮阳调节系统减少30%的能耗。
杭州市民中心使用“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评估其自行制定的节能减排方案,并在该系统的指导下优化方案,相较于过去可减少50%的碳排放,综合能耗降至0.23吨标准煤/年。
虽然黄东研发的“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评审系统V1.0”已经获得巨大成功,但黄东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表示:“未来我将继续发力建筑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的理念,发挥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优势,将更多更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希望在未来,所有建筑都能在建设过程当中做到零碳排放,同时也希望未来的建筑都是智慧化、节能化的建筑。”我们相信,凭借黄东的能力和魄力,他的美好目标和宏大愿景,都一定能实现。(作者:郝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