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大类包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每所学校包含专业不尽相同。学生先被大类录取,入学后再分流到具体专业)。本文只汇总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的学校,按大类招生的排名紧接着会汇总发出。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以理工融合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相比,虽然都涉及到新能源领域,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都有本质区别。该专业致力于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新兴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技术的研究,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装备设计,解决储能领域的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处在由追求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之中,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以及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将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要求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中国能源展望2030》,预计到2030年储能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300多万。
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新能源、环保、机械、设备、重工、化工、矿产、地质、汽车、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等涉及储能材料、器件与储能系统开发、制备和应用的行业从事创新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设计、工业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可选择电力行业的企业,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能建、华电集团、中国电投集团等;与储能相关的装备企业:如华为、美的、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与储能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航空航天企业。未来国家对储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十分巨大,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答:该专业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术与产业相结合,聚焦储能产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建立新理论、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实现储能领域的产学研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多学科之间的交叉。
答:储能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利用能源动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储能领域的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与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软件、经济等诸多专业相关,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扎实掌握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储电储氢储热等基础理论基础上,紧密跟踪电化学储能、热质储能等储能领域前沿科技成果,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装备设计。
答:传统的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明细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波动性,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同时,储能还是可再生能源接入、削峰填谷、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专业的储能人才是实现储能技术的必要保障。
答:储能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储能领域“高精尖缺”前沿交叉型人才,服务于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电池(电源)、储能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就业以及国内外深造的行业广泛,需求旺盛。
2022年在广东招生的全国高校共有6所,面向普通类(物理)考生,都在本科批次招生,共计94人。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要求考生再选科目为化学外,其他5校都对再选科目没有要求,详情如下:
1.西安交通大学: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新工科卓越计划。专业所属学院是西安交大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在4002名以内(640分)的考生才能被投档。
2.湖南大学: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21年,是应国家建设需求和能源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兴专业,要求考生最低投档分为613分,对应排位是13570名。
3.北京科技大学: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新兴特色专业,要求考生最低投档分为588分,对应排位是31231名,不招色盲。
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于2020年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方向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在4002名以内(640分)的考生才能被投档。
5.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是我省唯一一所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专业所属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是华师(汕尾校区)首批设立的学院,要求考生最低投档分为583分,对应排位是35150名。
6.南京工程学院: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21年新增的专业,要求考生最低投档分为552分,对应排位是67939名。
特别注意:广东实行新高考后,院校将其招生专业分成1-N个专业组,并按专业组填报志愿和投档,同个组内不同专业的投档线相同。下表的“所在专业组的投档情况”指的是该专业所在的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