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365be体育官网
院系解密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26 01:42浏览次数:

  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在学校“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瞄准国家“双碳”战略,整合原分属于汽车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学科资源而组建的新学院。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具有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授予权,设有1个博士点(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3个本科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有“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智慧高速公路信息融合与控制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汽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等专业化学科平台与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历61人、博导5人、硕导44人;引育陕西省千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省部级人才7人次;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陕西好青年集体荣誉称号团体1个。

  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始于1951年,1986年汽车发动机领域知名专家周允教授和边耀璋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解放牌汽车四大件改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批交通部唯一的汽车节能技术培训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始于1987年的建筑电气技术专业,35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000余人,在电力、建筑、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基础优势,面向新能源领域及新能源利用技术,培养既能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开发和应用以及系统设计、运维、推广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协作和学术交流,与美、英、法、澳、俄等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教师访学、公派留学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学院现有联合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创新型人才(2020)等多项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国际化视野下的多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

  学院面向“双碳”和“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两个主干学科,服务于交通、汽车、电力、建筑等行业,在交通能源融合与先进动力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重点在汽车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车用先进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汽车能量管理技术、汽车流体与低温技术、交通能源融合与能源产储供一体化技术、交通装备先进动力与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交通网与能源网协同优化技术、综合能源微网优化控制技术等前沿交叉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近年来持续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面推进国家“双万计划”,积极打造并完善面向“一流专业”的“一流金课”课程群与教材群。承担了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智慧化建筑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陕西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热、机、电学科交叉融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面向新工科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基于建筑智慧化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智能时代-应用互联网与智能技术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第二版))等教学奖10余项;《汽车新能源技术(双语)》、《单片机原理与汽车微机应用技术》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能源、汽车与PM2.5》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距离监测及防撞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交通运输部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70余项、企业横向研究项目及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奖励8项、省级优秀论文奖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学院重视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组织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承担课外实践活动。近年来在“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奖项,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院与陕汽集团、中国重汽、吉利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

  学院人才培养全面覆盖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为优秀学生打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途径,本科生推免率为13%~15%。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业内认可度高。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43%,保研及考研学校集中在国内双一流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多位优秀毕业生赴海外名校继续深造,包括利物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学院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各专业依托长安大学完善的培养体系和丰富的行业资源,就业特色明显。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集中在:

  工程建设类企业及设计院所,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电力能源类企业及设计院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力装备集团、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交通能源融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交通新能源开发与应用、先进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为核心,强化多学科知识深度交叉融合,在交通能源产储供用一体化、交通先进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动力系统智能化与控制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工作实绩方面的满意率高达到9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领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电力系统、建筑电气、交通能源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胜任电气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生产管理、质量保障、设备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电与弱电工程相结合、电气工程与建筑、交通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特色,所学知识应用面宽,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工作环境与待遇优越,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结合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及城乡建设的行业背景,以“双碳3060目标”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绿色能源重点发展领域对技术人才需求为契机,紧扣我国的“双碳”目标、交通强国战略,重点聚焦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以及交通网和能源网的融合系统,培养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有着十分广阔的就业前景。

  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一级/高级照明设计师,现任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助理、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总工程师、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照明学会室内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常务理事兼西北电气专委会副主任等职,为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评标专家库及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技专家库成员。荣获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杰出工程师(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2019-2020建筑设计奖青年工程师(全国仅10人)等奖项。

  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当你看到这段文字时,请用手触摸左胸处,是不是感受到了你朝气蓬勃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呢?没错,我们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是汽车的心脏!自2013年起,我开始进入了汽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探索求学。从大一的迷茫到大四的充实,一步步的摸索与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使我渐渐了解了这个专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能动人”。我们能动专业的特色极为明显。首先,相比于其他高校的本专业,我们依托汽车这一平台,致力于发动机的研究;其次,相比于汽车学院其他专业,我们集“热”、“机”、“电”三者为一体,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当然,你完全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专业也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机遇,大力推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与电动汽车的发展,而这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现在临近毕业,回想起自己在长安大学的成长点滴,心情仍激动不已。十分高兴我能在四年前选择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信年轻的你来到了能动专业,夯实专业基础,利用好我们这个优势平台,在你毕业时一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给你一个拥抱,实现青春理想。欢迎你,能动人!”。

  在校期间担任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本科生综合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十佳社团航模协会主席,保研至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连续3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19荣获“长大之星·标兵奖”(团队)两项、获校内特等奖学金,并连续2年获得“长大之星·卓越奖·双创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招商公路长安大学特等奖学金,还荣获长安大学创新创业标兵等多项荣誉。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两项并获优秀二等结题,获得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级,获得2018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获得第十二届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获得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赛区银奖,获得第十三届恩智浦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三等奖,还获得其余省部级、校级创新竞赛奖项多项。同时,还作为创始人组建学生创业团队,入驻长安大学“明远湖畔”众创空间进行创业孵化。

  2021年9月保送至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入选《人民日报》全国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优秀学生代表名录)、国家励志奖学金、长大之星(两项)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自强之星、学业优秀奖等奖项若干;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9项。2021年12月,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项。志愿参加疫情防控、抗击洪涝灾害,受到家乡党委、政府、团委多次表扬。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学生资助网》、《长安大学》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学习绩点和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感恩近现代中国科学家助学金、康明斯林慰梓奖学金、学业优秀奖、校园贡献奖等奖助学金,现已成功推免至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深造。

  “其实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具体的培养方案,虽然这个专业看起来更“适合”男生学习,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妥协,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讲,勤奋好学,积极备考,培养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努力,一方面是热忱,另一方面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潜能。比如学科竞赛、大创“互联网+”项目、志愿活动等。其中,我参加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从校赛到省赛再到西北赛最后至国赛,一路拼搏下来,不光是得到了国家二等奖、西北赛和省赛特等奖的好成绩,更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此外我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陕西省一等奖,通过这些学科竞赛,使我对科研、论文写作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而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志同道合、一往无前的好伙伴,在向上进取的路上,我并不孤单。而在未来,我仍会坚定的走下去。”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